时间:2014-06-23 08:49来源:荆州日报作者:吴杰
【重型车网 转载】“国际首创3000型车载压裂设备在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累计作业时间已达500多个小时,满足了‘连续施工、大负载、长时间’的页岩气压裂施工需求。”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高级专家、第四机械厂压裂设备首席工程师吴汉川昨日告诉记者,这标志着四机厂自主研制的装备成功打破了页岩气开发技术瓶颈,为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工程装备支撑。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正成为搅动世界能源市场的“新宠”。2012年11月28日,我国第一口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的页岩气井在重庆涪陵焦石坝诞生,承担其开采作业的是四机厂研制的2500型压裂车。截至昨日,该井已稳产566天。
21世纪初,美国掀起“页岩气革命”后,全球勘探开发呈快速发展态势,但大多数国家受制于高技术门槛,只能望“气”兴叹。
与美国相比,中国页岩气开采难度更大。“美国页岩气资源大部分在平原,分布稳定、埋藏浅,3000米已比较深;中国则大都分布在西南山区,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且一般深埋在4000米至6000米处。”吴汉川介绍说,这些因素决定了从国外直接引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水土不服”。
支撑页岩气开发的最关键技术是分段压裂。本世纪初,拥有20多年压裂装备技术积淀的四机厂,围绕页岩气开采启动了大型压裂装备研究,为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埋下第一块基石。2011年开始,四机厂自主研发的一批大型压裂车和钻井装备,陆续在西南山区进行页岩气开采作业。
页岩气开采之难到底难在何处?“难就难在,页岩气深藏于‘密不透风’的岩层中,具有密度高、孔隙小、渗透率低等特点,如用常规压裂设备进行页岩气开采,就如同让一个短跑运动员参加长跑比赛,力不从心。”吴汉川形象地比喻。
在我国商业化页岩气开采初战告捷后,四机厂技术人员再接再厉,加大了技术研发攻关力度。去年3月,四机厂终于成功自主研制出世界首台3000型压裂车,达到世界压裂装备领先水准。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型号的车载压裂装备,3000型压裂车可在大于3500米的井深条件下作业,并能适应我国页岩气产区较差的地表和路况条件,使用较少的装备和足够的功率,完成大型压裂施工作业。
在涪陵页岩气开采战场上,“四机造”的10台3000型压裂车大显身手,将大体量压裂液压注进井底,如挤压海绵般挤压岩壁,使岩壁碎裂,让油气释出。目前,已成功完成28口大型页岩气水平井的压裂施工,比一般压裂车工作效率高出20%以上,易损件寿命提高20%以上。
如今,焦石坝像一个国内外页岩气技术和设备比拼的竞技场,一旦不符合要求,就可能被挤下“擂台”。“除3000型压裂车外,四机厂还为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量身打造了步进式井间移运装置、轮轨式钻机、ZJ50D和ZJ70D钻机等80多台(套)开发装备,占该地区在用装备总数的90%。”四机厂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3月24日,中石化宣布,涪陵页岩气田提前投入商业生产,并计划在2017年把该页岩气田建成国内首个年产能100亿方的页岩气田,相当于一个1000万吨级大型油田。下一步,四机厂为涪陵页岩气田打造的大型压裂工程装备集群控制、压裂施工作业数据云存储等技术,都将逐步投入现场应用,使页岩气开发更加安全、高效、经济、环保。
上一篇:冷链物流“断”在哪
下一篇:斯堪尼亚倾情助力巴西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