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3-10-9
- 最后登录
- 2024-5-28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59893
- 精华
- 2
- 帖子
- 9288
|
本帖最后由 Exceptional 于 2015-9-29 21:37 编辑
小rokey 发表于 2015-9-29 15:14
佩服欧美透明的监管环境,国内重卡的排放造假到现在似乎无人管?
就此话题原打算今天继续, 但看了篇与此有关的国内点评文章后, 立马打消了原念头, 推荐给大家分享.
该文转载出自 <点击今日>, 特地说明. 全文如下:
大众造假被重罚 ,国人造假仅整改
导语:近日,德国大众汽车在美国的柴油车尾气排放造假震惊世界,包括美国、意大利、法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宣布对该公司和涉案车辆
展开调查。这次事件迅速让大众成为众矢之,然而要是把它犯的罪过放到中国,可能不过是停业整顿一下而已。
= 大众造假是单干,中国有“造假一条龙”
根据美国的调查,大众的造假方法是在柴油车内植入欺骗性软件,使得其能自动识别车辆所处环境,在实验室内达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而
在正常行驶时,车辆排放标准却达到要求值的40倍。
这种单打独斗的造假方式跟中国比起来实在“小儿科”。国人凡在干坏事的时候都非常有大局意识,瞻前顾后。在如何节省成本、简单操作、逃
避检查等方面考虑得十分周全,于是很多坏事都形成了产业链,比如“莞式ISO一条龙”、“代孕黑色产业链”等等。汽车尾气排放造假也不例外,
“造假大队”环节完备、人员充足。
有专家曾公开表示:“目前全国机动车排放数据,只有20%是真实的,80%都是虚假的。”
首先是生产造假。造假方式很简单,在报告中说我们是按照国四标准生产,但事实上是国三甚至国二。售出的产品在原有国二标准下添加了一个装
置——EGR,勉强达到标准,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司机会直接拔掉。
如野蛮的造假方式如何平安过检?因为检验造假也泛滥已久。有车的网友可以回想下,到了年检的时候是不是交点钱就过去了?
在检验中,通过人工介入检测过程、关闭检测系统等手段就可以让一辆不合格的车达标。车主尾气检测不过关,交200元钱即可通过。环保部机动车
排污监控中心研究员韩应健曾公开表示,在环保部抽查中,竟然发现拆除或更新净化器后,车辆的排放竟然基本无变化;同样一型号车,行驶3万公
里的和行驶25万公里的检测结果,排放情况基本无变化。
不仅检验的人造假,生产检验设的厂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需求,造了许多便于造假的检验设备。通过在检测软件里设置不同的指令,检测人
员就可以按照这些指令来控制车辆的检测数据,这样摆放在外面的检测设备,看起来是在正常运作,其实只是摆个样子而已。
= 大众造假获“致命”打击,国内造假轻描淡写
虽然国内汽车尾气排放量造假术比大众高明,但处罚力度比他们轻得多。
大众造假门被曝光后,立刻陷入了全球性丑闻。CEO引咎辞职、美国命令大众召回近50万辆安装了这种所谓欺骗装置的汽车、事件爆发后股价下跌
40% 创四年以来新低、或面临最高180亿美元罚款,相关高层可能面临刑事起诉。
中国对这种企业也会进行不定期抽查,但中国汽研整车排放部副部长李伟表示,抽查后对企业的惩罚机制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很多抽查不合格只
是进行限期整改,或者是暂时取消公告。”
针对企业的查处是轻描淡写,针对检查机构玩忽职守的监管也是形同虚设。检测站本应由公安交管部门管审核结果、环保部门管标准、物价部门管价
格。一个检测站,至少三个部门在监管。那为什么这么多部门都管不住检测造假?
其实监管方与被监管对象是“亲兄弟”。名义上是市场上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实则是环卫、交通等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有环保专家指出,由于种
种管理漏洞,汽车尾气检测的权力寻租空间很大,成为一些人以权谋私的工具,令国家环保标准形同虚设。这样的管与被管,能查出什么结果,即使
查出结果又能领到多重的处罚呢?
从生产前端到监督后方,几乎两眼一抹黑,甚至已经黑出了贪污腐败案。在佛山车检“窝案”中,佛山市公安局原副局长王宏强落马前,就为车检站
等经营者提供照顾,受贿约124万元;郑州市公安局机动车检测中心原民警高斌多次收受代理审车中介人员钱财共9万多元。
= 要改变国内现状,需伤筋动骨
随着15年8月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推出,这样的现象也许能得到减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五条第
三款明确规定,“禁止机动车所有人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禁止机动车维修单位提供该类维修服务。
禁止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
而伪造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
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负责资质认定的部门取消其检验资格。但即使是这样的处罚标准,也比德国大众遭受的打击也轻得多。
同时,若是官商相互,这样的立法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去掉“伪市场化”,禁止管理部门和它的下属单位担任检测机构,才能真正让政府部门担起监
管的职责。加强惩处力度固然重要,然若是不改革制度,总有想钻空子的人,总有认为“天高皇帝远”的人,总有只知道赚钱不知道会挨打的人。
德国大众事件一出,引来了全世界的嘲笑。然而需要反思的是,一个品牌造假能引起如此轰动效应,一部分原因是人们十分信任它平时的质量,另外
则是当地人对这种行为的不可忍受。反观国内,人们对类似造假早已司空见惯,稀松平常,即使被发现也并不惊讶,如此大面积的默认与纵容才是最
可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