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1-03 09:26来源:原创作者:刘松
【重型车网 原创】10月28日上午,重庆中集车辆园试运营庆典在重庆江北港城工业园隆重举行。作为集展示、销售、仓储、维修保养、检测上牌及配套服务于一体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车辆贸易产业园区,中集车辆园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乌鲁木齐、沈阳等地成功布局,重庆中集车辆园的试运营也标志着这一全国性的商用车产业园来到西南物流重镇。
据了解,重庆中集车辆园占地280余亩,园区于2013年9月开始正式规划与设计工作,2013年12月开始动工建设,经过三个季度的建设,于今年10月底进入一期试运营。目前已先后入驻了奔驰、东风、柳汽、红岩、长安跨越、沃尔沃、长城、欧曼等国内国际知名品牌。
在中集车辆园入驻重庆之前,重庆及周边地区需要购买商用车的用户主要是在重庆南岸区的八公里汽车市场,但由于该市场地处重庆内环高速以内、周边的建设以及规划都会直接影响到市场今后的发展。随着重庆中集车辆园的建设,今后将建成卡车4S店20家,卡车形象店12000平方米,可容纳卡车销售商80余家,市场规模及体系将远远超过八公里汽车市场。
参加重庆中集车辆园试营运庆典仪式的领导剪彩
已经入驻重庆中集车辆园的沃尔沃卡车经销商即将交付客户的新车
正式营运的重庆力星奔驰商用车4S店
商家新闻稿
10月28日上午,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港城工业园区A区港桂路111号的重庆中集车辆园试运营新闻发布会在江北区港城工业园管委会隆重举行。莅临本次盛会的来宾有江北区区委常委毛平、重庆市江北区商委主任周成富、港城工业园区管委办领导、重庆市商用车流通协会秘书长周锦、重庆中集车辆园、重庆及周边省份地区的主流商用车经销商。
在新闻发布会上,江北区商委主任周成富充分肯定了中集车辆园所开创的“一站式商用贸易服务模式”对江北区乃至重庆市所辐射到的西部地区的商用车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重庆市商用车流通协会秘书长周锦也高度赞赏了此种创新型产业模式对重庆商用车市场发展的驱动作用,而中集车辆园的战略合作品牌经销商力星奔驰公司则向广大记者分享了与中集车辆园共同运营成长壮大的感悟。
在会上,江北区毛常委重点谈到,重庆中集车辆园是江北区产业升级的重点示范项目之一,它的试运营是区域传统工业提档升级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将为江北区其他产业项目的转型升级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形势下,江北区政府作为港城工业区“新兴产业平台”的搭建者,将进一步健全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继续完善港城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领导讲话结束后,重庆各大媒体记者就关心的江北区产业发展及中集车辆园的定位、运营发展等问题积极向区委领导及中集车辆园提问。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在重庆中集车辆园园区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现场试运营庆典仪式。在重庆中集车辆园的试运营庆典仪式上,入驻商用车经销商依次宣布各自品牌4S店开业时间,首先是奔驰4S店,目前已开始运营,东风4S店、柳汽4S店将在今年的12月左右运营,接下来红岩、长城、欧曼等知名4S店将在2015年年初陆续运营。
重庆中集车辆园是名列中国百强榜单中的实力央企中集集团立足于自身文化、区位、规模、资源优势,融汇中集集团作为国有跨国集团企业所拥有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全球化运作经验,打造的集卡车展示、仓储、交易、维修、上牌、检测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型汽车产业园区。项目占地面积270余亩,规划建设卡车4S店20家,卡车形象店12000平方米,可容纳卡车销售商80余家。
重庆中集车辆园于2014年初正式动工,经过三个季度紧张、有序、缜密的的建设,于本年10月底进入一期试运营。目前已先后入驻了奔驰、东风、柳汽、红岩、长安跨越、沃尔沃、长城、欧曼等国内国际知名品牌。
“当年开工、当年开园”,延续了中集车辆园专注于打造”一站式商用车综合型产业园区“的高度专业性及百强央企强大的创新实力和成熟的产业运营手段。进入运营后的园区将导入成熟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市场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彻底颠覆以往卡车市场脏乱差的形象,打造无污染、低耗能、低排放园区。作为区域商用车行业的标杆推动力,以此试运营为开端,区域商用车行业规范运作、快速发展拉开帷幕。
目前中集车辆园已在全国七个中心城市成功落地,后期战略布局也在审慎规划中。成都及上海园区是中集车辆园的开发先头军,已进入成熟运营期,并成为当地商用车市场发展的风向标和标杆示范园区,商用车销售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于区域同类市场。
通过全国布局形成的强大网络平台,中集车辆园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终端客户蓄水池,“买卡车,到中集车辆园”已成为广大终端客户的共识。而统一的品牌推广、高质高效的运营服务等软实力优势业已深入人心,在经销商拥有非常良好的口碑。中集车辆园,打造的不仅是一个交易平台,也是一个引领商用车流通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而不断探索、创新的平台。
上一篇:周五油价调整或迎“七连跌”
下一篇:南京甩挂运输取得新进展